天选集结号活动中心

天选集结号活动中心

shape
  • Home
  • 官方合作
  • 罕见的欢喜佛、树木分男女,这座寺庙竟然有这样奇特的景观

罕见的欢喜佛、树木分男女,这座寺庙竟然有这样奇特的景观

  • 2025-10-30 11:00:09
  • admin

其二,是国内最大的立体”曼陀罗”,也就是阁内中央圆形石须弥座上的木制曼陀罗造型。

所谓”曼陀罗”,是指佛教密教的修持能量的道场。旭光阁的曼陀罗由37块木料组合而成,象征释迦牟尼的三十七种学问。

其三,也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普乐寺第一个“奇特”所在,那就是曼陀罗上面供奉的胜乐王佛双身铜像,即俗称的“欢喜佛”。

欢喜佛的造型非常特别:男身与女身是合二为一正在“欢喜”的两尊佛。

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像普乐寺这种藏传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

那么,问题来了:佛教不是信奉四大皆空、清心寡欲吗?这种“欢喜佛”又作何种理解呢?

有这样说法:对“欢喜佛”形象,凡人看到的是男女二身,在密宗修行者的境界里则视为一体。

男身代表智慧,女身代表禅定,两者相互紧拥,表示智慧与禅定双成,喻示法界智慧无穷。

还有这样说法:这是密宗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空乐双运”而“悟空”,从而达到“以欲止欲”之目的。

《宗镜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斯乃非欲之欲,以欲止欲,如以楔出楔,将声止声。”

佛典《四部毗那夜迦法》中有一个故事:

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经常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去教化他。

观音菩萨为了降伏他的暴戾,化身为一个美女去找他。

毗那夜迦一见美女,欲心炽盛,欲拥抱其身。

观音菩萨说:“你想触摸我的玉身,能护持佛法不?护法后,能莫再作障碍否?”

毗那夜迦说:“我若依缘今后全随你。”

经观音菩萨点化,毗那夜迦从此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这是佛教“以欲止欲”最早的典故了。后来,这个毗那夜迦神祗随着佛教也传入了中国,逐步演化为藏传佛教密宗中的本尊神——欢喜佛。

我对佛教知之甚少,看了若干解释,对“欢喜佛”还是不明就里,所以始终有一种神秘感。

正如一位诗人所曰:

佛中欢喜几人懂?素女窥觑脸亦红。

养性调心除六欲,空即是色色即空。

佛中欢喜几人懂?素女窥觑脸亦红。

养性调心除六欲,空即是色色即空。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普乐寺的第二个奇特景观:寺院特殊的布局走向。

普乐寺旭光阁里的“欢喜佛”,它的朝向是坐西朝东,那么东面面对的是什么?

是承德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里棒槌山上的“棒槌”。

棒槌山,又名磬锤峰,位于承德市武烈河东岸,是承德十大名山之一。

关于棒槌山有个凄美的爱情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承德一带是汪洋大海,磬锤峰处是海眼,岸边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个海怪经常出来吃人,一个小伙子为民除害,用鱼叉扎瞎了海怪的双眼。

没有想到,这海怪是龙王的儿子,龙王不反思约束自己的儿子,反而一怒之下,将小伙子擒入龙宫绑在后花园。

小龙女见小伙眉清目秀,威武不屈,遂产生爱慕之情,决心搭救。她盗取了龙王的定海针,与小伙子一起逃出龙宫。

龙王派兵追赶,小龙女甩出定海针,将海眼堵住,这里就渐渐变成了陆地,定海针化作了棒槌石。

小龙女和小伙子结了婚,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龙王向玉皇大帝告状,玉皇大帝派天兵来捉小龙女回龙宫,小龙女宁死不屈,被点化成桑树落在半山腰上。

小伙子每天站在棒槌山下呼唤,怎么也呼唤不回小龙女,只有掉下来的粒粒白桑椹,据说那是小龙女落下的眼泪。后来,人们就把这棵桑树叫做'龙女树'。

直到现在,这棵桑树还年年结出桑葚,色儿白,个儿大,味甜。

传说终归是传说,在乾隆帝的眼中,棒槌山的棒槌则是采天地之精华的神物。

于是,普乐寺旭光阁里“欢喜佛”的朝向就是对面棒槌山的棒槌,这宗教寓意可谓是浑然天成。

再回到普乐寺的布局,由于棒槌山的存在,就诞生了一个奇特的景观:普乐寺有了两个山门,前山门朝西,后山门朝东。

天王殿、宗印殿里的佛像坐东朝西,而旭光阁里的欢喜佛是坐西朝东。

这还没有完,普乐寺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与东边的罄锤峰和西边的避暑山庄完全在一条直线上。

天下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可普乐寺却成了特例,它整体是坐东朝西。

普乐寺建成东西走向,是为了使它躬朝着代表着皇权的避暑山庄。

普乐寺与外八庙的其他庙宇都面朝避暑山庄,形成了一个众星拱月的态势,这既象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意味着大清王朝的皇权大于神权。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普乐寺的第三个奇特景观:“男树”与“女树”。

普乐寺的院内有两棵树,长得似乎与欢喜佛有关联,分别被人们称为“男树”和“女树”。

看看下面这棵树,像不像个臀部很丰满、头朝下的女人?

如果把照片倒过来看,效果更明显。

寺庙里把“女树”叫做双修树的“禅定树”,象征着女性的柔美。

“女树”的位置是在一进寺门的左侧,“男树”长在宗印殿的南侧。

与“女树”相比,“男树”的“肌肉”更雄健。

寺庙里把“男树”叫做双修树的“智慧树”,象征着男性的阳刚之美。

再把图片倒过来看一下。

清朝为了维护多民族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封建政权,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以怀柔为主的民族政策。

清政府发现,无论是北方的蒙古族还是西部的藏族,都十分信奉藏传佛教,于是便制定了利用和扶持黄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稳定蒙藏地区。

避暑山庄的外八庙,主要是为同少数民族首领在这里相会而建。

外八庙的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当时的政治背景是,清朝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接着又粉碎了回疆大小和卓木的暴乱,使西北边疆趋于稳定。

这时内蒙古藏传佛教领袖章嘉活佛给乾隆皇帝提建议,利用宗教团结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上层王公贵族,于是乾隆皇帝便建造了这座喇嘛庙。

乾隆皇帝御题此庙为“普乐寺”,表达了国泰民安,普天同乐的意思。

普乐寺虽然也是采用汉藏结合的建筑布局和形式,但其中藏传佛教的色彩非常浓郁,从而形成了这座寺庙的独特个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Previous Post
“女孩说很尴尬”的真正含义及应对方法

Copyright © 2088 天选集结号活动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